国内统一刊号:CN50-9207/G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5551
主管单位: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
主办单位: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高校落马党委书记:职务上去了,灵魂却没有跟上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19-04-10 

 刘晓春,吉林省白城师范学院原党委书记。2018年8月,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吉林省纪委监委立案审查调查。同年11月,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提起公诉。张恒旭 摄

  六十一甲子,一甲一循环。吉林省白城师范学院原党委书记刘晓春,还有三个月时间就满花甲之年,即将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却因贪腐坠入“深渊”。

  经查,刘晓春违反政治纪律,对抗组织审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礼金、使用公车、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违反组织纪律,利用职权违规为他人谋取利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利用职务之便,在工程建设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所送财物。

  悔恨、煎熬……铁窗之内,这名在教育系统“耕耘”近40年的老干部,这位29岁即任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事处处长、当年全市最年轻的正处级干部,正等待着法律的严惩。

  “在审查调查过程中,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刘晓春家庭环境优越,生活上并不差钱。”吉林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何这样一个看似对金钱诱惑颇有抵制力的领导干部,最后还是一步步堕落?又是什么让一位年近花甲、即将退休的老干部疯狂敛财,在犯罪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刘晓春的堕落轨迹,对许多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高校领导干部来说,不失为深刻的警醒。

  防线失守,从收土特产到权钱交易

  “觉得送的钱不收不够意思”

  刘晓春1959年7月出生于一个高干家庭,从小家庭生活宽裕,受过良好教育,一路顺风顺水——

  1977年高中毕业后,他成为最后一届下乡的知识青年。1978年,又考入了白城师专,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国家不但每月都给生活费,毕业后还包分配,用当时老人的话来讲那是端上了‘铁饭碗’、吃上了‘官家饭’。”刘晓春回忆道。

  毕业后,刘晓春留校。凭着自己的努力,他获得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29岁就当上了白城师专人事处处长,成为全市最年轻的正处级干部。1996年,被提任副校长。2003年,吉林省委批准组建首届白城师范学院领导班子,年仅44岁的刘晓春被推选为白城师范学院副院长。2011年,被调整为学院党委副书记。2015年2月,又被提拔为白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用他自己的话说,感觉“自己的人生达到巅峰”。

  “刚开始,我也是立志要干一番事业,内心是向善向好的。我的家庭生活很宽裕,生活上是不缺钱的。我时常告诫自己,一定要管住自己,谁的钱都不能收。”刘晓春说。

  然而,随着职务的升迁,他的防线逐渐被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