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以公安需要为导向,以公安实战为引领”,秉持“兵怎么练,仗就怎么打;仗怎么打,兵就怎么打”的实战训练方法。据统计,近几年新疆自治区的公安民警在处置各类突发及暴恐案件中,在职民警伤亡人数逐年减少新疆喀什地区更是创造了2017年以后,在编民警“零伤亡”的历史记录。实践再次证明,新疆各级机关在教育训练中,坚持以实战需求为导向,目标为引领,推行“教会-对抗-模拟”三步实战化训练,其做法对公安院校警务技能训练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从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课程设置局限化;训练内容竞技化;教学模式军事化;考核标准单一化等异化分析并探索实施一套“可持续发展”的警察体能训练内容、方法与考核标准,更好地适应满足公安一线实战需求。
一、解脱警察体能课程设置局限化是核心
众所周知:警察体能训练课程是警务实战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公安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只有具备强健的体能基础,方能有效地掌握防卫抓捕技术、警械等警务实战技能,提高公安队伍实战能力。
“何为”警察体能:结合警察自身职业特征,警察体能可以理解为警察在工作、训练和执法过程中,身心在长时间,高强度或是无预备活动的大负荷工作环境下,最大限度调动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技能,来抵抗疲劳,并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工作的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1]。因此警察体能训练就不单单局限在某一学期或某个阶段,其训练伴随着警察的整个职业生涯。而目前公安院校在警察体能课程设置上出现局限化。通过调研走访,公安部部属院校和地方省属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课程设置绝大多数安排在一年级(大一),通常开设在第1-2学期一学年普体和警察体能课程,且考核往往安排在期末,而大二大三大四几乎没有警察体能课程设置,这也就是该课程设置的局限化所在,也是主要其他异化问题的根本,解决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场课程的问题所在关键就是解决异化问题。因此在有效的课时范围内必须强化思想意识,注重课上课下相结合,并以课下为主原则,在有限的学时内就是课上应注重目标引领,重在讲授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后在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为依托。
二、改善警察体能教学模式军事化为前提
公安院校军事化管理通常要求进行统一着装,统一就寝,统一学习,统一训练等等,一切按照部队的日常生活规律。而在警察体能教学模式上过于军事化是指:统一的训练要求,训练内容,考核标准,分组训练等 “一切行动听指挥,令行禁止”的警察体能教学模式。这样势必会忽略学生的差异化,影响学生个性化发展,产生填鸭式教学的各种弊端。教官“一个案例,一本书,一部教材,一辈子”的固有教学模式教,学生“一个组,一个负荷,一个动作,一个目标”机械的训练。这样过于军事化的教学模式较枯燥,缺少师生的教学互动,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和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