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形成是由中国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共同创造的财富,而伊斯兰教又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部分。他们创造的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伊斯兰文化包括十分庞大而丰富的内容,从而引申出了中国特色穆斯林艺术, 其中涵盖着表演 、建筑 、壁画等各个方面, 如何能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融合发展穆斯林文化艺术 ,相辅相成,紧跟新世纪国际多元化发展趋势成为一项重要值得思考的问题。
就戏剧来说,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 ,豫剧,评剧,黄梅戏,越剧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话剧则是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堪称国粹,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阿拉伯现代戏剧的发展,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1848年叙利亚人马龙.奈喀什三兄弟组织的家庭剧团,可能是阿拉伯现代戏剧的初次尝试。由他编导和主演的三部剧作《吝啬鬼》、《愚蠢的艾布•哈桑》和《嫉妒者》,实际上是不完整的歌剧,由西方歌剧移植而来。后叙利亚人A.A.K.喀巴尼在大马士革和贝鲁特组织剧团演出,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弊病,表现了一定的反封建思想,遭到土耳其当局的查禁。1883年他离开叙利亚来到埃及,继续从事戏剧创作和演出活动。
虽然中国戏剧和阿拉伯戏剧并不相同 ,但是从中又因为穆斯林的共同性导致中国也涌现了很多穆斯林特色戏剧和舞台剧.例如原创舞台剧《月上贺兰》讲述了古丝绸之路上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在宁夏人民会堂上演。该剧反映回族在宁夏大地形成、发展的历史,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有机交融、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历史,借助舞蹈、音乐、灯光、服饰、道具等特殊语汇,呈现在现代人面前。此剧的演出,不仅填补了宁夏回族历史文化表现形式的空白,而且结束了宁夏没有大型原创舞剧的历史。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如何融合中国穆斯林和阿拉伯穆斯林表演艺术的特色呢?中国的传统戏剧和舞台剧与阿拉伯的戏剧有差异 ,就如同世界上没有相同的叶子 ,每个国家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特色。但是核心的穆斯林传统文化理念是一样的,要牢牢抓住核心穆斯林文化,取长补短,珠联璧合就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中国属于多元化民族大融合的一个国家,且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是汉族,所以中国排演的穆斯林话剧多是关于民族团结 ,民族融合的题材,这跟一个国家的特色也是息息相关,例如老舍与回族抗战题材特色话剧《国家至上》中就是关于汉回团结的内容:在抗日前线附近的一个村镇上,暗藏的汉奸金四把,利用两个回民拳教师的矛盾,挑拨结盟兄弟之间不合,企图破坏回汉民族团结,破坏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尤其正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成立以后,除积极组织动员全民抗战外,极其重视回族伊斯兰文化研究,1939年3月经救国协会副理事长唐柯三与复旦大学马宗融教授倡议,救国协会组织成立回教文化研究会,并发表《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回教文化研究会成立宣言》,指出:“民国肇造,国父孙中山先生昭示民族平等、信教自由的主张”,回胞始渐呈复苏的状态。学校的创立,刊物的发行,民众及学术团体的组织均见活跃,而对于政治、经济、军事等事业,穆民亦开始努力。这既体现了多元化民族的团结性,也体现了中国特有的社会情况以及国情。
而在另一方面,所有的阿拉伯国家都是伊斯兰国家,在阿拉伯国家里,不存在别的民族多元化融合,只信奉伊斯兰教法,且他们的戏剧是从19世界中叶开始,从西方戏剧借鉴而来,就像《阿拉伯文学简史》中所说:戏剧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复兴运动中新产生的文学品种,阿拉伯古代,戏剧基础薄弱,一般为民间即兴表演。较为普及的是,把民间故事和宗教传说结合起来,进行具有宗教目的性很强的艺术表演活动。例如伊斯兰教中什叶派教徒中“阿舒拉日”纪念圣裔、殉难者侯赛因的仪式,就是一种大规模的群众传统演出活动。这体现出来了阿拉伯国家,阿拉伯戏剧里面宗教唯一的思维,不存在别的宗教,而且他们的戏剧多是宗教目的很强,让教徒拥有强烈的归属感,趣味性可能稍微就弱化了一些。这也是为什么阿拉伯国家的戏剧坐票率不是很高的原因,不是民众不喜欢戏剧,也不是民众不信奉伊斯兰教,而是趣味性弱化,能欣赏,喜欢太过严肃的主题话剧的民众毕竟还是在少数。
所以要是想让和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穆斯林特色表演艺术相融合,应该在保留自己的特色情况下,适应自己国情和宗教前提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不可能像阿拉伯国家一样去宗教唯一,阿拉伯国家也不可能像中国一样去展现民族融合, 或者是学习中国的戏曲,这都是一个国家本身的特色和底蕴。在适应自己国情和宗教的这个大前提下,中国话剧可以多借鉴阿拉伯国家对于宗教的传承理念,多深入探索,因为中国的穆斯林文化传承底蕴并不如阿拉伯国家底蕴强,可以用戏剧表演的形式将穆斯林的传承发扬光大,让更多现在中国的回族孩子了解什么是伊斯兰教文化,了解自己的伊斯兰教到底有怎样的过去和他们的理念,,什么是“万物非主,唯有真主,默罕默德,主之使者”,所以要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宗教就必须让他们了解宗教的根源和传承;另一方面,阿拉伯国家也可以多学习借鉴中国的话剧,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在一起,保留穆斯林原有的古老传承,同时可以将自己的风格改变一下,一成不变, 固步自封是不对的,吸收中国穆斯林现代话剧的新鲜血液,就像为一个年迈的老人注入新鲜的血液一样,取长补短,这样穆斯林表演艺术才能更加源远流长,也能保留属于自己国家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