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对高校毕业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除了希望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之外,还希望他们具有很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高校要坚持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
工业工程(Industral Engineering,简称IE)是一门整合工程技术和管理为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持续改善与创新是工业工程的灵魂。与其他工程学科相比,更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2]。本文结合作者所在学校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实际,通过对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探索一条能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又能满足社会需求的有效途径。
二、当前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各大高校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然而,在改革的探索阶段,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走访一些高校、以及教师座谈、学生座谈等多方面工作,对当前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1.实践教学模式单一,未能达到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目前实验多以验证性、演示性实验为主,缺乏综合设计、创新性实验,实验室利用率较低;实习以参观实习为主,走马观花,很难培养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构成的系统进行分析、评价、改善和创新的目的,难以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实践内容体系性不强
各高校工业工程专业虽然开设了实验、实训、实习等多种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大多各环节之间相互独立,缺乏有效的内在联系和有效衔接,使得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难以持续。
3.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缺乏与之配套的资源保障
在师资队伍培养方面,缺乏具有过硬操作、技术经验的实验老师;实践基地的建设数量不足,或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实践基地难以提供有关工业工程学生实习的内容或者岗位,难以发挥工业工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效用。
4. 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在高等学校具有导向、激励和指挥教育教学的功能。目前,现行的考核方式单一,内容不全面,没有科学的考评体系,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环节的积极性。
三、面向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并考虑到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这一培养目标、同时考虑各实践环节的内在联系,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深化,本文构建如下工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