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是文博事业的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部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红色纪念馆是红色主题的特殊博物馆类型,它主题专一,以教育功能为主,红色文化传播是其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红色纪念馆因反映的题材不同,有事件和人物为主线两种类型,哈军工纪念馆主要以哈军建校兴校的时间为经,关键人物为纬,编织了一段在艰难环境下自力更生,严谨治学,科学兴校,高度忠诚,强军为国的红色故事,不仅收藏了大量重要的哈军工档案,促进了对办学治校的理论研究,更发挥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教育功能。
一、红色纪念馆的传播功能
作为与外界产生联系的基本形式,纪念馆传播必然服务于纪念馆各项社会功能的实现。在功能和运行上的独特性,决定了纪念馆在信息传播中偏重教育功能,突出社会教育,传播目的性较强,是政治传播的渠道之一,在引导和塑造公众的政治认同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红色纪念馆是纪念馆的一种类型,收藏红色档案、研究红色文化和实现社会教育是红色纪念馆的主要功能,而红色纪念馆的传播正是为了实现这些功能服务的,尤其是文化的传承和社会教育。红色纪念馆的传播具有保存和展示红色档案,弘扬红色文化和进行社会教育的功能。红色文化以红色档案为依托,“在各种文化中,红色文化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崇高的价值取向、深厚的群众基础、坚决的奋斗精神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一方面红色纪念馆是国家红色历史传统的重要保存地,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用实物直接传达历史内涵,通过吸引公众参观,让人们与红色历史近距离接触,触景生情,增强对这些文化传统的传承和记忆,从而培养其对国家红色传统和红色精神的认同,促进中国红色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弘扬;另一方面红色纪念馆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也具有独特优势。以哈军工纪念馆为例,它立足校园,以努力学习科技,立志保卫祖国的哈军工文化为核心,树立了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典范,更具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大学文化育人的重要价值。作为国家国防教育基地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哈军工纪念馆不仅为区域红色旅游增加了一站,开辟了展示国防建设成就和为国防建设忠诚使命、甘于奉献、勇攀高峰的新模式,更发挥了重要的社会教育功能,每年接待大量的中小学生,为培养青少年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情操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红色纪念馆的传播特点
随着纪念馆公共服务理念的不断深化,从传播学视角为改善纪念馆传播质量、更好服务公众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红色纪念馆的文化传播是具有特殊传播内容和特殊传播形式的传播活动。因此,具有普通的传播过程及其他类型博物馆不同的特点。
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虽然纪念馆的传播与普通传播过程一样,都包括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和反馈五个环节,但是发挥作用的形式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传播者方面,传播学上的传播者又称信源,是发出讯息作用于他人的人;纪念馆的传播者也是发出讯息的主体,但是相较于传统传播者来说,主动性更弱,发出讯息的范围多局限在展馆内部,近些年随着观念的转变,纪念馆逐渐突破了用实物和讲解传递信息的方式,逐渐开拓了举办主题活动和开发延伸文化产品的方式增强传播效果。在受传者方面,传播学上的受传者指讯息的接受者,但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存在,他可以通过反馈和互动影响传播者,二者的角色可以随时互换;纪念馆的受传者是参观者,他们在参观过程中以接受讯息为主,反馈较少,不存在角色互换。在讯息方面,传播学里的讯息指的是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符号系统,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文字和话语等语言符号,又可以是音视频和表情等非语言符号。纪念馆的讯息则以实物和文字为主,视频音频为辅,表达形式相对单一,内容以史料为主,风格严肃庄重。在媒介方面,传播学的媒介是信息传播的手段、渠道和工具,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传播媒介早已突破了人际、组织和群体传播的局限,网络、电话极度丰富了大众传播系统。纪念馆的传播媒介是以管内展示为主,真人讲解为辅,网络传播渠道也不断拓宽。在反馈方面,传播学中的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映和回应,反馈是双向性社会传播的重要机制。在纪念馆的传播中,反馈机制相对匮乏,但随着观念的转变,博物馆传播正逐渐从人—物互动向人—人互动转变,但持续有效的互动模式仍有待探索。
与其他类型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