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0-9207/G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5551
主管单位: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
主办单位: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基于教学视角下关于青少年学生的学习自控力培养的思考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19-02-26 

学习自控力,即自控力在学习上的体现。是学生个体根据学习目标的设置,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使之克服学习过程中的挫折、困难和干扰,将学习活动维持在一定的稳定性水平上,以接近或者达到学习目标的能力[1]具有良好的学习自控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青少年是人一生发展中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情感和意志相对薄弱,易冲动,容易被现今社会各种新奇的东西所吸引,进而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对青少年学生的学习自控力培养是一个值得广大教师不断深思的问题。

纵观关于青少年学生的学习自控力研究,绝大多数都是关于自控力影响因素或者干预方面的研究,谢薇比较综合地对影响初中生学习自我控制的因素进行探讨,主要考察了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和亲子沟通心理与学习自我控制的关系[2] 王佳美采用《初中生学习自控力量表》对初中生学习自控力的现状水平进行了调查和干预[1]。郭梅华通过三个研究探讨了中学生学习自控力情况及其培养方案[3]。由于影响自控力的间接影响因素很多,因此关于青少年学习自控力培养方面的研究,很少有学者专门提到,更何况从教学的视角来看。

一、教学视角下学习自控力培养的特点

教学是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它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所占的时间最多,涉及的知识面最广,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教学活动也是一种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全面贯彻教学的基本原则,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控力并不是主观臆造的。

1、科学性。科学性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是正确的,合理的,会灵活地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自控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不能肆意妄为,而是要以相关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客观的教学规律和原则,恰当地设计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如情境引入、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灵活地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学习自控力培养。

2、可操作性。可操作性是指在教学中,对青少年学生学习自控力的培养方法的设计是可行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自控力,是要在学习的情况之下进行的,而青少年的学习缺少自主性,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与监督,只有在老师参与指导下,他们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在课内学习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发现学生的自控力表现情况。如做笔记、回答问题、讲话,东张西望等情况。在课外,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和家长沟通等方式来进行学生自控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自控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3、循序渐进性。循序渐进性是指学习自控力的培养需要按照其本身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来进行,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仅仅靠课堂上一节有意识的培养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抓住利用教学中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自控力。有时也是需要认真设计,规划,实施,反馈过程。

二、教学视角下青少年学生学习自控力的培养方法

    有研究发现,青少年的学习自控力与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情绪稳定性,家庭环境等方面有关,因此针对影响学习自控力的相关因素,结合教学特点,提出以下几点青少年学习自控力的培养方法。

1、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学生对自控力重要性的认识。青少年思想不够成熟和稳定,对于一些抽象陌生的东西缺乏深刻的思考,教师不能简单地进行自控力知识的讲解,而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逐步地向学生讲授自控力的重要性,向学生传达“拥有良好的自控力是一个成功人士必不可少的品质”等类似的内容。另外,班主任老师在班会课上更需要对学生进行自控力思想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学习自控力的重视,在生活和学习中也才会多加注意。

2、优化教学,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上课自己做自己的事,不专心听讲,或者想专心也提不起兴趣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学生不感兴趣,学习动机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察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切入教学;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可能是学不进去、不想学等其他原因,教师要注意观察班上同学的反应,认真做好学情分析,调整自己的教学以便有利于学生接受,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意愿,使得学生主动学、认真学和开心学。

3、适当鼓励,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青少年学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渴望被尊重,自尊心强。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能够包容学生的一些缺点,多鼓励和赞美学生;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设定难度适宜的教学任务,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指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得学生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