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0-9207/G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5551
主管单位: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
主办单位: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一带一路倡议下裕固族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探究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18-12-21 

“一带一路”是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伟大构想。“一带一路”旨在凭借丝绸之路的文化符号,依靠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现有合作平台,发展经济,加强合作,促进交流,打造经济融合、政治互信、文化包容的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1]它承载着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顺应了合作、共赢、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新的时代内涵,并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传播。[2]

自古丝绸贸易以来,这条道上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就不断,民族文化在碰撞中互动、调适,呈现多样性。杜友(2016)指出无论是“古丝绸之路”还是“一带一路”的形成都源自于不同民族的人们对文化交流交融的向往和参与,都需要依托于促进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3]推进文化传播和交流互鉴,这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本身的应有之义,也是顺应世界文化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1.“一带一路”倡议下裕固族民族文化研究的环境及其必要性

1.1裕固族与“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

裕固族,源出唐代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裕固族的历史十分悠久,可直接溯源于公元前的匈奴以及突厥和公元7—8世纪的回纥裕固族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从其直接族源的河西回鹘到其直接祖先“黄头回纥”到元代的“撒里畏吾”到明代的“撒里畏兀儿”数千年的历史,是一个新的民族群体不断从交融中分离,从迁徙中逐渐形成的历史。“回纥”、“回鹘”、“袁纥”、“畏兀儿”均是“尧熬尔”(yovhur)或“维吾尔”(uivhur)的不同汉语译音。名字不同,说的都是一个族群的事。

而在我国西北边疆各少数民族中,与“丝绸之路”关系最密切者,当首推回鹘。由于经济利益等特殊原因,这条东西方陆路交通线,被回鹘人视若一条生命线,甚为重视。[4]甘州回鹘所处的河西走廊一带,自古以来就是中西交通的要道—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故而长期来一直承担着沟通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重任。在回鹘未迁入这里以前,当地就是经济繁荣、贸易发达之地,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产、供、销体系,东西方各民族穿梭往来,不断迁徙、流动的同时,各种风格迥异的文化也在这里传播、交流。回鹘人迁入这里后,频繁的丝路贸易,成为回鹘经济发展的命脉,故而他们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保护丝绸之路畅通的重任。[5]为夺取和利用这一通道,回鹘先后同吐蕃、党项等族的贵族统治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终不愧为丝路上最活跃的一个民族,控制东、西通道之咽喉,操纵丝路贸易之特权,并凭借自身经商之特长,同中西各国各族人民一起,为共同疏通丝绸之路及发展东西方经济联系与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