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精神的指引下,内蒙古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征程,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产业结构丰富、实力增强,经济实力快速提升,正在逐步摆脱“欠发达”面貌,为新时代打造祖国北疆靓丽风景线奠定了扎实基础。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总体要求。这一要求也是我们以新思想为指导,回顾内蒙古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历程,总结内蒙古发展奋进积累的宝贵财富的新视角。
一、新时代我国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中政府主体地位已发生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立足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新时代,以什么样的视角回顾我国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历程,如何认识我国经济体系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这是我们促进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推进现代经济体系建设需要思考的问题。
经济体制的基本内涵是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善社会与市场的关系,尽管在处理这两个关系时的出发点随社会基本矛盾的演变而有所不同,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一直围绕着提高百姓福祉、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如一的主基调。
改革开放初期,在计划经济的总框架下,党中央以国民经济快速恢复,提高物质供给水平,摆脱短缺经济局面为目标,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着手调动企业劳动者、管理者和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政策的入手点,一是放开制度束缚,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动员全国人民投身经济建设的潮流之中;二是基于计划经济时代社会权力高度集中于政府的现实,改革措施指向依靠政府权力实施地方经济体系建设,要求各级政府“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992年在国民经济体系逐步建立的基础上,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出了“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经济改革步伐;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决定,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经济体系建设做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加速科技进步、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建设要求。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切实做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等要求,开启了将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改革开放核心内容的时代。此后,在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改革出发点,和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第一要务等工作原则下,各级政府在经济体系建设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尤其是旗县区基层政府,全力投入培育新产业、新企业的创立成长,为经济建设、地方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向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主体倾注社会、经济资源,探索资源转化的有效途径,经济体系建设掀起了新的热潮。
这一时期,我国经济体系建设的途径,就是以政府承担经济建设主体责任,不断推出有利于企业创立发展的各项政策,以产业建设推动经济体系建设完善。与以市场化推进为主的省区相比,政府主导更适应内蒙古资源富集、地处偏远、社会发育较为滞后的基本区情。不仅能克服社会资本力量积蓄不足、市场运作技能技巧不足的缺陷;也能够有效地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