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0-9207/G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5551
主管单位: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
主办单位: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18-12-15 

小说是“最能满足人们将生活与艺术紧密结合的愿望的文学形式”,.“优秀的小说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使者”。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小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实际的高中语文小说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其思维的发展。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主体性缺失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意识是教育的重要使命。“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阅读能力不同,他们对于同一小说文本的解读也就不同。然而大部分教师习惯性地按照自己的解读,并以教学参考书为依据进行授课,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只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甚至没有机会亲身走进小说文本,体悟小说情境。如此的小说教学,终将让学生丧失阅读兴趣,更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2、小说教学方法模式化

时下,小说教学越来越受到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视。然而在小说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运用着一套模式化的教学方法:介绍作者概况和创作背景;梳理情节发展的线索,分析典型人物形象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概括小说的主题。高中教材中的每一篇小说都具有独特性,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并不能适用于每一篇小说文本,反而会抹杀小说文本的独特性与美学价值。日积月累,学生的审美、思维和阅读能力便无法得到相应的发展。

3、小说教学内容缺少审美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到:“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发展,让学生感受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1]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小说都是凝结了作家的情感和思想,极具审美价值的优秀作品。然而,目前的高中小说教学过于注重语文知识的教授,忽视对学生小说审美能力的培养。处于教学一线的大部分教师通常会根据高考大纲讲解小说文本,高考考什么,课上就讲什么,教学的重点在于分析小说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主旨体现,教给学生大量的解读技巧和答题模板,这样的小说教学,缺少审美性,从而使得小说变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