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数对外汉语教材中,词汇在生词表中一般是不复现的,特别是一些同形词和多义词,即使它们携带了新的义项,往往也不再被编入生词表中,而这种生词编排方式会给留学生的词汇学习带来问题,因为“词在课文中往往以某个义项的身份出现,下次又可能以另一个义项的身份出现,对于学生来说,每个义项与这个词的形式的联系,都是一次新的联系,都需要重新学习,虽不是生字但都是生词”[1],因此,教材编写者需要对这种“旧字新词”的情况予以重视,否则不利于学生对于词汇意义的系统学习。本文拟以《发展汉语》初、中级综合教材中的单音节同形词和多义词为例,对外汉语教材生词编排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提出解决思路。
二、教材选择缘由
范媛媛、石潇(2013)对比新HSK四级大纲词汇与《发展汉语》初级综合教材之后,发现:《发展汉语》与新HSK四级词汇大纲共有719个完全相同的词汇,且初级综合教材中的词汇大部分也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基本词汇,大致符合HSK四级词汇大纲的基本要求[2]。同时,周扬(2010)的研究发现,这套教材词汇的难度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适合汉语学习者学习词汇难度的逐步提升[3]。
因此,我们选择这套教材作为本文研究的代表性教材。同时,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留学生在初、中级阶段接触的单音节同形词和多义词数量非常多,这些词汇不仅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常见词汇,而且它们的构词能力都较强,是今后学习词汇的基础,如果对这部分词汇的生词编排不够合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高级阶段的学习。因此,我们选择了初、中级阶段综合教材进行研究。根据《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对外汉语长期进修教学等级结构表”中对初、中、高各等级词汇量的规定,我们确定将《发展汉语》初级综合(Ⅰ)(第二版)、初级综合(Ⅱ)(第二版)、中级综合(Ⅰ)(第二版)中级综合(Ⅱ)(第二版)作为研究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