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共享经济概念,2017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大力推动共享经济等在内的“新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共享经济对于推进供给测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都具有重要作用。不管是网约车、房屋共享、闲置物品交换平台,还是当下火爆的共享单车,都在表明共享经济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约为49205亿元,比上年增长47.2%。截至2017年底,全球224家独角兽企业中有中国企业60家,其中最具典型共享经济属性的中国企业31家,占中国独角兽企业总数的51.7%。预计未来五年,我国共享经济有望保持每年30%以上的高速增长。共享经济的结构继续得到改善,非金融共享领域市场交易额为20941亿元,比上年增长66.8%。2017年知识技能、生活服务、房屋住宿三个领域市场交易额增长最快。
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在向创新、服务和消费型转变,新经济对中国就业和城市化的独特带动作用正在显现,创造出更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员工数约716万人,比上年增加131万人,占当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9.7%,意味着城镇每100个新增就业人员中,就有约10人是共享经济企业新雇用员工。2017年我国参与共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过7亿人,比上年增加1亿人左右。参与提供服务者人数约为7000万人,比上年增加1000万人。共享经济拉动就业成效显著,对解决产能过剩、行业工人再就业,以及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等方面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对去产能和脱贫攻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尽管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时间不长,但在市场规模、创新应用、国际影响力以及制度创新探索等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成为全球共享经济创新者与引领者。
2、共享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瓶颈
2016年共享经济在中国呈爆发式发展,这一年也被称为共享经济的元年。任何一个新兴事务快速兴起的时候,都是有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今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瓶颈。
2.1、共享模式被滥用,造成资源过度浪费。
自Uber、Airbnb两大领头羊将共享经济模式引入出行、住宿领域后,共享这一商业模式逐渐渗透到更多的传统行业,市场上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共享模式,比如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健身、学习、快递等,似乎万物皆可共享的时代已经开启。但是,很多的共享项目只是披着共享经济外衣的租赁经济。即便以共享模式起家的Airbnb上专业的房屋短期出租者已经占了该公司75%的利润来源。网约车平台壮大后,产生了大量的全职司机,已经偏离了共享的本质。
共享经济的核心是“共享”,腾讯研究院在《分享经济-供给测改革的新经济方案》一书中提出,分享经济是指众将闲置资源通过社会化平台与他人分享,进而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它涉及四大核心构成要素:个人、闲置资源、平台和收入。共享经济是用户之间的资源共享,是用户闲置物品使用权的共享,而非平台与用户之间的商业租赁。租赁经济中的资源并非闲置资源,而是公司购买再出租。租赁或许短期可以为用户带来便利,但是也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浪费,共享单车就是一个例子。遍布城市街头的共享单车,目前已经出现单车乱停、乱放、人为破坏、资源被浪费等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