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进入一个发展机遇与矛盾交织在一起的新时代。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均衡、腐败现象、医疗卫生条件和不公平的教育环境等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都是导致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多次发生的间接因素。例如,2014 年昆明火车站暴恐案、广东茂名 PX 项目群体事件、2015 年上海外滩踩踏事故等等。有效和妥善处理具有重大破坏性和不确定性的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直接反映了政府治理水平,以及政府的信誉与执政形象。新公共管理理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多主体治理理论要求治理方式的多样化,政府主导着整个危机事件的治理过程。由于其不同的治理方式,该事件的发展将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因此,研究如何提高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地方政府是否从维护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出发,或从增强政府合法性、树立政府良好形象出发,一切都要警惕和重视危机管理,努力建立和完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危机管理能力是现代政府必备的行政能力之一。原因一:作为公共权力的代表,政府必须承担控制危机引发的连锁反应的责任,当社会原有秩序的状态被破坏、社会处于不平衡的危机状态时,只有政府才能整合社会资源来实现所有目标,组织动员全社会,有效行使危机管理的合法性职能。原因二: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如何处理社会危机事件将直接影响人民福祉,它关系到政府的权威和形象,影响着中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发展时期,政府决策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人民的风险承受能力有限,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等新媒体技术的出现给信息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从社会发展角度看,中国经济已进入“黄金发展期”,也进入了频繁发生危机的时期。它容易出现经济失衡、社会混乱和心理失衡。
(2)从自然的角度来看,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3)从事故灾害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安全事故频发。此外,大量基础设施陈旧,老化,缺乏及时更换和维护。
(4)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近年来我国食源性疾病和职业病的健康危害呈上升趋势,食品卫生和职业健康状况依然严峻。总之,面对如此的严峻形势,建立并完善政府危机管理系统成了当前形势的迫切要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