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对子女的早期教育尤其重要。古人在家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严格的要求、对不良习气的及时纠正、注意环境对子女思想行为的影响等。最著名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小时候,他家离墓地很近,孟子受到影响就玩起办丧事的游戏。孟子的母亲就将家搬到集市旁,可是孟子又模仿招徕生意的行为。孟母又将家搬到屠宰市场边,孟子又学些买卖屠杀的事。最后孟母将家搬到学宫旁边,于是孟子开始模仿鞠躬行礼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应该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有一次孟子放学回家,正在织布的孟母问道:”学习怎么样?”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就拿起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了。孟子问母亲为什么要发这么大的火,孟母说:“读书和勤问才能增长知识、树立有德行的名声。只有这样,做人才能平安无事、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将来就不免于做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孟子受到这个教育,自此后勤学不止,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
历史上,对于子女疏于管教,终于导致子女不屑甚至犯罪的现象并不少见。我小时候曾经听爷爷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在外偷窃了别人的东西,回家后大人不仅没有教育,反而夸奖他有本事、有能耐,最后成了大盗,将自己送上被砍头的道路。临刑前,他的妈妈给他送行,他向妈妈提出要求:再吃一次妈妈的奶。他的妈妈同意了他的要求,将奶头送到他嘴里,他一口将妈妈的乳头咬掉。他妈妈疼痛地叫道:孩子,你临死还这么恶毒。他狠狠地对妈妈说“是你们恶毒在先,小时候我偷盗时你们不教育我,反而夸我,导致我才有今日的下场”。
爱国诗人龚自珍,他的诗篇都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但他的儿子龚半伦却引领英法联军去烧毁了圆明园,被人视为汉奸。唐朝宰相狄仁杰以坚持正义、抗拒邪恶著称于世,可他的儿子狄景晖为地方官员时贪婪成性、搜刮民财、残暴无比,百姓对他恨之入骨,迁怒于狄仁杰,将他的生祠也给砸了。可见儿女作恶,父母受谴。让人不禁想起【三字经】里“子不教、父之过”那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