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0-9207/G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5551
主管单位: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
主办单位: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批评话语分析方法》(第二版)书评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18-11-01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其采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话语分析、会话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语言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话语这一社会实践的形式进行分析来研究各种社会问题(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问题),揭示语言运用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及体现的权利关系。(田海龙,2014)福勒(Fowler)在1979年提出了“批评语言学”的概念,费尔克劳(Fairclough)在1989年所著的《语言与权利》(Language and Power)一书中提出了“批评话语分析”的概念。(辛斌,2005CDA不仅研究语言是什么,而且研究语言为什么是这样;不仅对话语的意义感兴趣,而且对话语如何产生这种意义感兴趣。它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露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是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势关系,又是如何为之服务的。(丁建新、廖益清,2001

  《批评话语分析方法》(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第二版)是由批评话语分析领域的著名学者露丝•沃达克(Ruth Wodak)和迈克尔•迈耶(Michael Meyer)合编的,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批评话语分析的几种视角和方法。各章作者中有中国研究者熟悉的著名学者,诺曼•费尔克劳(Norman Fairclough)、凡•戴克(van Dijk)、凡•李悟文(van Leeuwen)等。本书共有七章内容,详细地介绍了批评话语分析的主要流派以及它们的异同。以下将对各章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

1. 内容介绍

第一章是“批评话语分析:历史、议程、理论和方法论”。本章的作者Wodak和Meyer向读者介绍了CDA的历史、理论和方法,并展示了批评话语分析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以及面临 的新挑战。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和批评话语分析(CDA)之前经常被交叉使用,而批评话语分析(CDA)越来越受欢迎,因此逐渐代替了批评语言学(CL)。CDA有很多理论根源,有修辞学、语篇语言学、人类学、哲学、社会心理学、认知科学、文学研究、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以及语用学。CDA关注的不是语言本身,而是复杂的社会现象,所以它进行跨学科的、多种方法的研究。在本章中,作者指明了CDA的特征,1)关注社会的不平等、权利关系及受歧视的群体;2)强调话语与社会的辩证关系;3)CDA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例如社会认知法(Sociocognitive Approach)、话语历史分析法(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等。然后作者以当今新资本主义、新知识经济、多模态与“新”体裁话语等为例,讨论了目前CDA研究的主要议题和面对的挑战。

第二章是“福柯式批评话语分析和定因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作者是Jager和Maier。本章包括四个部分:引言、话语理论基础、从话语到定因、话语和定因分析方法。福柯强调话语的物质化过程对人的意识的作用,意识通过话语决定行动,话语因此指导对现实的创造。知识是行动的基础,它不仅包括话语实践,还包括非话语实践和物质化,福柯认为这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就构成了“定因”。作者在文章中分别解释了话语结构、特殊话语和中介话语、话语链、话语片段、话语链交织、话语事件和话语语境和话语位置等概念。作者的话语分析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确定要分析的问题,即话题的选择;第二步选择具体的分析方法,如对典型话语片段的详细分析和概括分析;第三步是关于定因分析的初步想法。

第三章是“批评话语研究:社会认知方法”,作者是van Dijk。与批评话语分析相比,van Dijk更喜欢使用批评话语研究这一术语。社会认知方法强调认知、话语和社会的关系。van Dijk注重研究语言使用者心理活动他还引用了一些认知概念如心智模型和语境模型。作者以《关于反对制裁微软的请愿书》为例,提倡批评性分析应该从语义宏观结构出发,也就是先研究话语整体意思、话题或主题。

第四章是由Reisigl和Wodak撰写的“话语—历史观方法”,开篇对关键概念和术语进行了介绍,如“批评”、“意识形态”、“权利”以及“话语”、“语篇”“语境”。在“话语—历史观分析法(DHA)的分析工具和原则”这一节中,作者指出DHA包含三个层面:1)确立具体话语的具体内容和标题;2)研究话语策略;3)检测语言手段和具体的、依赖语境的语言体现途径。DHA的八个步骤:1)先前理论知识的利用;2)数据和语境信息的系统收集;3)具体分析所用材料的选取和准备;4)提出研究问题和假设;5)定性的试验性研究;6)详细的案例研究;7)形成批评;8)分析结果的应用。

第五章“制约与平衡:语料库语言学对批评话语分析的贡献”,作者是Mautner本章介绍了语料库语言学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作用,指出了它的三个优势:1)可以使话语分析在大的多的数据库中进行;2)减少研究中的主观偏见;3)语料库语言学软件提供了对文本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视角。

第六章是由van Leeuwen撰写的“话语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语境重置”。在引言部分,作者认为话语不仅是建立在社会实践活动基础上的,而且是社会实践活动的重塑,它让人们了解为何会发生这些社会活动以及为什么它们是合法的。在论述“话语和社会实践”的关系时,Leeuven指出话语是社会实践的语境重置作者的“社会行动理论”是借鉴韩礼德的“及物性理论”后提出来的。“社会行动”理论系统包括五个选择部分,作者对这些选择分类逐一做了诠释。

Fairclough撰写的第七章“社会研究范畴中批评话语分析的辩证关系”,从理论和概念、应用范围、方法论和具体应用四个方面对CDA的“辩证—关系”分析法进行了阐述。在方法论部分,作者用四个阶段向读者阐明其CDA辩证关系法方法论的构成:1)从符号层面关注社会弊端;2)确定处理该社会弊端的障碍;3)考虑该社会秩序是否需要这个社会弊端;4)确认跨越障碍的可行性方法。在“政治文本分析” 的举例部分,作者以两篇政治文本为例,用CDA辩证关系分析法对文本进行了政治话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