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体背井离乡来到城市,为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只能将其留在农村。这样的情况下就产生了社会关注的“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从小生活在没有父母或者只有父母一方的环境中,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和照顾,导致其在教育、安全、心理等方面出现偏差。本文对“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期望提出有效的治理方法或对策供参考。
一、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
(一)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发展中的困境
1、身体发展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在饮食方面得不到贴心的照料,致使其营养不足。营养充足是人体发展的基本前提,缺少营养会使其身体发育迟缓甚至疾病。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营养摄取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特别是在蔬菜和水果的摄取方面有很大差异。
另外,由于缺乏父母的照顾和教育,他们在个人卫生、疾病预防、生活习惯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比如吸烟、喝酒等。吸烟有害身体健康,养成吸烟的习惯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有关学者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不良习惯上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因此,身体健康发展的问题不容小觑。
2、心理发展
心理问题是“留守儿童”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留守儿童”家庭结构不完整,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常常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父母不能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导致很多留守儿童从小心理存在缺陷,或性格孤僻或违法犯罪。
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不仅在于父母与儿童沟通不到位,也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农村学校往往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缺少相关课程的辅导。通过走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发现,心理问题的成因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由于家庭结构缺失或学校教育跟不上等造成的。但值得庆幸的是,“留守儿童”年龄偏小,尚可通过有效的教育引导并改善其身心发展。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困境
监护人的错位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很多留守儿童在学习和品行上产生偏差。
1、厌学、辍学现象多
在农村,多数留守儿童由隔代监护人看管,由于隔代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无法有效的辅导孩子,致使他们学习成绩跟不上,产生厌学情绪。另外,隔代监护人的思想比较陈旧,与孩子间的沟通不到位,孩子的兴趣爱好很少能被关注。最后,部分留守儿童本身没有学习意愿,自控能力差等,都是导致其厌学辍学的原因。
2、品行养成有误差
由于父母监管不到位,留守儿童的品行问题突出。研究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存在不良兴趣爱好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相对于非留守儿童的运动、读书、画画等,留守儿童更喜欢打游戏、上网、看电视,这样的不良爱好大多是缺乏父母管教或学校监管不到位造成的。另外,很多留守儿童通过网络或者社会环境结交到不良青年,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养成不良习惯,小到“出口成脏”,大到吸毒、暴力、违法犯罪等。
(三)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中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