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0-9207/G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5551
主管单位: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
主办单位: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一带一路”构想及其践行探析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18-10-18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到“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人的存在本身非自觉的存在于社会共生的网络当中,各种共生关系夹杂在一起的人类网中。如何在如此复杂的关系中和谐共处、友好共生是每个时代的主题。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书记为代表形成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具有高瞻远瞩的思想以纵观全局的视角,深刻思考中国、世界乃至人类发展大计,时刻紧扣“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及伟大的中国梦两大时代主题,并在维护对外发展方针稳定性及保持政策实施持续性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并制定富有中国特色的新理念、新方法,逐步确立了引领世界发展的外交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将中国“和”文化融入到制定发展大计中,本着“一天下为己任”的大国情怀,站在人类及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不断探索人类命运发展的前进方向,创新以合作共赢为内核的新型大国交往方式,并致力于与各国合作共同提出适合全人类发展的重要倡议。如果说邓小平思考着“社会主义是什么、社会主义应该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应达到什么样的成果”等问题,而习近平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深入思考“怎样建设这个世界、建设怎样的一个世界”等关乎全世界人类命运发展的重大课题,勇于提出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由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经过不断的丰富、实践、发展,最终以世界发展的重要理念呈现在我们面前。2013“人类命运共同体”走上了国际舞台,近年来其在国际上的不断推广与传播也显示出此思想与世界发展的完美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大场合中均倡导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等当代主题提出了中国方案,并指出各国之间只有相互依存共建信任摒弃侵略杜绝冷战的重要性,全方位分析发展形势回答了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其演变至今的过程,从而诠释了建设人类命运共体的紧迫性及必然性。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把握改革开放这一中国独有的发展方针,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两者紧密融合找出适合我国发展的道路,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构建理论为本、实践为主的新局面。并将这一发展理念不断深入到中国对外交往政策上,开创了具有中国代表性的强国外交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极大的成果,相信新型的“改革开放型”的外交政策也将开出硕果。开放、共享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共享时代的到来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起到了催化作用。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共享尊严、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共掌世界命运的共同体、中国提倡的新型外交政策,更将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理念及中国所提出的新的世界观。[2]

二、“一带一路”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构想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国际国内形势所提出来的战略构想,同时肩负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者与探索者的伟大使命,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发展思想战略。“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代表中国庄严地向世界宣布的为解决当下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面临问题的“中国方案”。 作为我国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战略及重要助力者,“一带一路”通过互联互通的新形式将亚太区域与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欧洲各国联合起来,不断注重顶层设计,强调要与各国的发展战略相对接,实现各领域、各国家生产要素及产业产能优势互补的美好愿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本建设内容并大力推进,这对于沿路各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与经济利益,同时也鼓励了他们从外援资助到本国投资建设,在不断地引入先进技术与优秀人才的同时真正提高了国家自主开发的发展能力,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一带一路”超越了传统发展所显现出来局限性、不平衡性等因素,开辟了一条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发展路径,推动包容联动发展。海陆联通,东西联动的无死角全球化建设,使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发展理念得到了有效推进。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把以合作共赢为基点的新型国际关系具象化、实践化,以亲密友好的姿态来与其他国家共同维护国际社会利益,立足于实现人类的共同发展,并建构面向未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