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南说,从理论层面,GEEP核算体系更能反映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
“可以作为技术指南进行参照和导引,以及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评价的参考指标。”
近日,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公布了绿色GDP核算3.0版本《中国经济生态生产总值核算研究报告2015》。
报告提出了一个概念,GEEP,即“经济生态生产总值”。该课题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GEEP是在国内经济生产总值(GDP)的基础上,扣减人类经济生产活动产生的生态环境成本,加上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福祉。
以2015年为例,当年中国GDP为72.3万亿元,生态破坏成本为0.63万亿元,污染损失成本为2万亿元,生态系统生态调节服务为53.1万亿元,加减之后,得出当年GEEP为122.78万亿元。
根据报告公布的数据,GEEP核算体系对于生态面积大、生态功能突出的省份排序有利。因此GEEP全国排名与GDP排名相比,变化幅度较大。北京、上海、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的GEEP排名相比GDP排名降序幅度在10位以上,而内蒙古、黑龙江、云南、青海、西藏等省份的排名则上升了10位以上。
王金南说,从理论层面,GEEP核算体系更能反映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可以作为技术指南进行参照和导引,以及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评价的参考指标。”
1.0版本:曾被要求不公布核算结果
将资源环境因素反映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并不是新创意。早在2004年3月,原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就启动这一项目,对各地区和42个行业的环境污染实物量、虚拟治理成本、环境退化成本进行了核算分析。
2006年9月7日,原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两个部门首次发布了中国第一份《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时任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这次核算得出的结果虽不完整,但也足以令我们对现实全貌有所估计,环境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
当时,环保总局和统计局表示,将进一步扩大核算范围,完善核算方法,逐步形成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报告制度。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河北省、辽宁省、安徽省、浙江省、四川省、广东省和海南省十个省(直辖市)也开始进行绿色GDP的核算试点研究。
2006年底,参加试点的10个省市区的核算试点研究工作全部通过了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的验收,但只有2个省市公布了核算结果,个别试点省市还曾向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正式发函,要求不要公布本省的核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