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0-9207/G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5551
主管单位: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
主办单位: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浅析《兵车行》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18-03-01 

 《兵车行》作为杜甫新题乐府叙事诗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杜甫诗歌走向“诗史”的关键性之作。杜甫以知识分子的自我期许行旅于浊世凶年,不断记录途中的见闻,表达对民生家国的关怀。在安史之乱前,杜甫就已经写了许多反映时事的新乐府诗,《兵车行》便是其中之一。这一切都是杜甫正视现实并自觉以诗代史反映现实的结果。

唐玄宗天宝以来,唐王朝穷兵黩武,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重的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的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据《资治通鉴·唐纪》载:“天宝八载六月,哥舒翰以兵六万三千,攻吐蕃石堡城,拔之,唐军率死者数万。”到这年冬天,所派驻龙驹岛(在青海湖中)的二千戍卒也全军覆没。紧接着,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主要辖境在今云南省),结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由于这两次战争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这件事,被载于《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补充兵额,人民担负着极大的征役的痛苦。更甚的是,杨国忠遣派御史分道抓人,套上枷锁直接送入军中。于是,被抓从军者无不愁怨四起,父母妻子相送,到处哭声振野。玄宗在用人上的“远贤臣,亲小人”,把政事交给阴谋无赖的宰相,把边防交给穷兵黩武的将官,人民受着纳租税与服役的残酷剥削同时生产力也不可避免的衰落。长安北渭水上的咸阳桥连接着通往西域的大道,统治者用暴力征发来的兵士开往边疆都要从这里经过。杜甫目睹着征兵时撕裂人心的场面,不禁感愤的写下了《兵车行》。这时的杜甫正值四十岁左右,在此之前其诗歌歌咏的对象大多是个人遭遇以及自然山川等,随着《兵车行》的出现,他的诗歌版图扩大了,出现了唐代被剥削、被奴役的人民的形象,迈出了向“诗史”的关键性一步。

此外,对于这首诗的背景历来学者有所分歧,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是写征吐蕃而作,另一种观点认为是为征南诏而作。关于其写作时间,有天宝七载、八载、九载、十载甚至十一载等多种说法。实则唐王朝战争频繁,不断用兵,抓丁征夫、生离死别之幕并不少见,诗人的触发点并不局限于一时一地,而是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和深刻的现实性。因此,各家观点虽各执其是,亦不必拘泥一端。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