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有不少主播以珠宝文玩的高回报率等为由,诱导消费者下单囤货。很多老年人沉迷此类收藏品直播间,对买收藏品能发大财深信不疑,不惜花光养老金,即使贷款也要消费
主播通过虚构大量事实,让消费者高价购入仿冒的廉价古董、珠宝等,待钱款到账、资金转移后就完全注销平台账号的行为很可能构成诈骗行为
司法机关应构建犯罪惩治防范体系,协同网信办等共同铲除直播诈骗滋生土壤,平台应当进一步优化关键词捕捉和内容识别等程序开发,提高平台甄别能力,及时封禁违规直播间
“我二舅真的被主播骗惨了。”
在北京工作的柳阳不久前接到从山西老家打来的电话,得知二舅家出了大麻烦——年近60岁的二舅在多个直播间购买“古董”成瘾,花光积蓄还不够,甚至开了多张信用卡,目前已经欠了十几万元,因还不上钱还成了一名“老赖”。
让二舅砸锅卖铁也要购买的“古董”,是一些自称“懂行”的主播直播售卖的“老物件”:“××墓穴开出来的”“传世的宝贝”“家里留几件以后要发财”……二舅认为是难得的捡漏机会,自2020年开始,他断断续续在这些直播间买了上百件“古董”,从名人字画到山水宝瓶,价格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从此一发不可收直到走上借钱的地步。
柳阳告诉《法治日报》记者,为了让二舅迷途知返,家里人请来专家向二舅出具鉴定报告,证明二舅买的都是“一眼假”的近代仿品,但二舅却觉得家里人“想断他财路”,为此还和家人大闹过多次。
令二舅掏空家底也要买的收藏品直播间在网络平台大行其道。记者近日在调查中发现,当前有不少主播在直播间自称“儿子”“女儿”,称呼直播间观众为“爸妈”,并以“避税”“避开监管”“人在海外,宝贝回国”和暗示珠宝文玩在二手市场的高回报率等为由,诱导消费者下单囤货,以求未来升值发大财。这些直播间的受众多为中老年人,多名受访者表示家中老人整日沉迷观看收藏品卖货直播,在直播间内疯狂下单,即使贷款也要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