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100发30年 第二个100发5年
坚守与创新铸就长征火箭“上海品牌”
第200发,上海航天抓总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腾空而起!今天凌晨4时03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顺利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200次发射。
从长征四号甲火箭成功首飞35年来,上海航天长征火箭开拓创新、加速发展,用30年实现了第一个100发,用5年实现了第二个100发。在逐梦苍穹的征途中,长征四号、长征二号丁、长征六号、长征六号甲火箭应势而起,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推动航天强国建设中谱写了辉煌篇章 一次次发射
从几年一发到一年几十发
金秋十月,位于大凉山深处的西昌发射中心,已寒意十足。对59名从上海出发的试验队员来说,这次任务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他们亲身参与了上海航天抓总研制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00次发射。
从1992年首飞至今,长征二号丁总指挥谈学军见证了长二丁一路成长为“金牌火箭”的全过程,今天也是他第83次执行长二丁发射任务。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航天事业形势十分困难,长二丁当时取得连续三发成功,被授予“优质运载火箭”的称号。伴随中国航天事业“节节高”,长二丁运载火箭十分忙碌。这些年,它的“乘客”中涌现不少“网红”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太阳双超卫星“羲和”号等。它曾实现一箭41星的骄人战绩,刷新了中国一箭多星的发射纪录;去年,长征二号丁火箭在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发射中心实现15战15胜,保持我国运载火箭单一型号年度发射新纪录。
“尽管长二丁已经是一型非常成熟的火箭,但试验队把每一次发射都看作一次全新的任务。”30多年与长征火箭相伴,每一次都见证火箭拔地而起,谈学军还是没有看“倦”火箭,每次发射前,他依然紧张、兴奋以及期待。
尽管从第一发长二丁发射到今天,每一发火箭外表看起来都差不多,但其实内里发生了很多改变:加长二级贮箱、增设二级推进剂利用系统、配置多种尺寸的卫星整流罩、增加姿控发动机系统……每一次改变,都让火箭的综合能力变得更强。尤其是,长二丁火箭配合八院抓总研制的“远征三号”上面级,使火箭具备200公里到2000公里多星部署和星座快速组网能力,可承担中小型航天器多样化发射任务,进一步丰富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的任务能力。
“过去是两三年一发任务,试验队一去就是一两百号人;现在是一年几十发任务,一发接着一发,五六十人在发射场干15个工作日左右。试验队经常在上海、太原、酒泉和西昌四地开展工作,一枚火箭发射在即,下一发任务已经抵达另一发射场,上海还有一枚火箭正在进行总装测试,而被安排在年底的任务仍处于设计当中。人员、设备、流程都很紧张,我们在管理方法上不断改进。”谈学军介绍,在试验队里,还有一支专职测发队伍,打破了各单位间分工界面,集中力量释放了设计师资源,测试人员缩减了25%,测试周期缩短了36%,从而提升了运载火箭批产能力、测试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