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
其中,不少中国建设者设计、施工、建造的“首个”“首次”工程项目,显著改善了项目所在国的基础设施水平,送去了技术与技能,让当地人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拥有更多就业和发展的机会。这样的项目还在不断增加。
本报记者采访了“一带一路”上的部分“首个”项目,听建设者、受益者讲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
智利首个高压直流输电项目
“让中国的技术和经验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在相距中国2万公里的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最干旱、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智利首个高压直流输电项目的起点。
头戴白色安全帽的甘运良是这片沙漠的常客。作为项目建设者,除了勘察现场气候环境和地质地貌,设计最佳的技术方案,组织可持续的工程建设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甘运良还会参加在线路沿途社区中开展的项目宣介会,解答关于高压直流输电项目的疑惑。
“10多年前,我与到访广州的智利同行交流,得知智利地形狭长,能源基地和负荷中心相距甚远。当时就觉得,这个国家非常适宜建设点对点的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甘运良回忆道,那时拉美国家没有相关技术应用,合作的条件还不成熟。
随着“一带一路”的画卷徐徐铺开,越来越多能源电力项目在海外落地。2021年,甘运良终于有机会把想象中的图景变成现实。
这一年,南网国际公司与智利川斯莱科公司、哥伦比亚国家输电公司共同组成三方联营体,成功中标智利北部安托法加斯塔大区基马耳至中部首都大区洛阿吉雷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项目,并于次年成立智利直流输电联营公司(以下简称联营公司),专门负责项目建设、运营和维护。
这是截至目前南方电网最大的海外绿地投资电网项目,也将成为中智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成果,服务智利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预计2029年项目将建成全长约1350公里的输电线路,成为智利电压等级最高、输电距离最长、输送容量最大、抗震等级最高的输电项目,每年可输送清洁电能超124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94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