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还兼具减重功效,GLP-1受体激动剂成为药物研发的热门赛道,国内市场也有望达到百亿元,多家企业竞相开发。与此同时,由于监管机构给出的潜在引起甲状腺癌的风险,GLP-1受体激动剂近期也遭遇了冰火两重天的“待遇”。
记者调查发现,在互联网平台,一些减重药物的销售,还存在审核不严、超适应症售药等现状。
注射减肥起初效果很明显
今年27岁的林时(化名)在北京顺义工作,虽然不算瘦,但体重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她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因为体重问题走进医院。
2022年开始,林时感觉到自己的体重有所增加,起初并没在意,觉得跟自己工作压力大,吃饭不规律有关。下半年的一天,林时猛然意识到,自己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足足增加20斤,这让她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些担心。于是,林时来到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就诊。检查结果显示,她的内分泌各项指标均正常,医生建议她到另一家三甲医院的减重门诊试试,并告诉她可以通过药物减重。
在减重门诊,医生首先了解的是林时的基本情况,她当时的BMI(体重指数)已经达到32。随后,林时又做了血常规、人体代谢动态测定分析、胰岛素水平、肌酐等多项检验。医生在确认结果后,便为林时开具一种名为司美格鲁肽的药物。
司美格鲁肽在国内获批的适应症是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及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该药物的减重适应症此前已在国外获批,在国内则为临床试验中。林时就诊的这家医院,经申请取得用药资格,可为减重患者提供药物。
从就诊到用药,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林时从0.25mg开始打起,每周注射一次,并按照医生的建议在随后加大剂量。林时还有一位也在减重的朋友,医生为其开具的是另一款药物利拉鲁肽,需要每天进行注射。
起初,林时的减重效果明显且持续,从去年11月底一直到今年4月初,她总共减重28斤。不过,今年3月初时,林时发现自己的体重开始保持不动,医生建议她可以加大剂量再注射一个月,她觉得继续减重有些困难,便在4月初停止用药。
林时算了下,用药的这段时间,她平均每月花费1000元左右。到接受记者采访时,林时停药已经接近三个半月。现在她的体重也会有一点波动,看到体重增长,她就会在饮食方面稍加控制。其实,从开始用药后,林时也在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她注射药物后就坚持晚饭不摄入碳水,现在也几乎每天如此。她觉得,药物的作用就是能帮自己抑制食欲,当然也要对自己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整。